上一周總算忙完這學期的幼稚園視力篩檢,免費幫附近幾家幼稚園的小朋友例行性檢查。結果很令人擔憂,有28%的孩子有狀況。可以說,台灣孩童的視力是每況愈下,特別是手機平板電視的過度使用情況嚴重。所以,今天來報告一下目前對「近視控制」的體悟吧!

共有三個重點:
一、近視控制的「魔戒」在於"拿回自己的力量"
二、目前醫學所能提供的方法
三、父母的態度最為關鍵
一、近視控制的「魔戒」在於 "拿回自己的力量"。
從事眼科臨床20多年以來,從熱中手術、追求新技術一路下來,到現在停留專注在視光領域,當中的心路歷程,其實也蠻符合柯P在[生死的智慧]演說中所描述的:「三十幾歲⋯⋯覺得醫學很厲害,什麼都可以解決。可是到了40歲以後⋯⋯我終於想通一個道理。醫生是人不是神,我們只能盡力,僅此而已。不管醫學如何發達,還是有其極限。⋯⋯醫師只是生命花園的園丁。」
現代的醫學很進步,台灣的醫療也很棒!我對數不清的前輩們奉獻了一生在醫療工作上,始終懷著崇敬的感動欽佩。然而,誠如賽斯的王怡仁醫師所說的,西醫是溺愛的母親,中醫是寵愛的母親,都忘了「讓患者拿回自己的力量」。
身體是自己最親密的夥伴。但是,大家卻往往把這主控權輕易地交托給別人(醫師),妄想別人能夠主宰一切,而自己都不必付出努力。這就如同,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,卻把所有的權力與義務(眼睛健康)都交給一個陌生人(醫師),然後自己一直在扯公司的後腿(拿手機平板餵養孩子、安排滿滿的補習),卻希望公司業績長紅一輩子(近視不再增加)。這樣是行不通的!被交托的人也很無辜。
常被家長問,到底怎樣才能有效控制孩子的近視?我會回答,除非是孩子天生帶有容易近視的基因,要不然第一步要做的是 "先把手機跟平板收起來"。
有些家長會馬上回答:那怎麼可能?!我就舉例,你會給孩子玩打火機嗎?你會讓孩子隨意看限制級的電視節目嗎?你知道這些舉動會讓孩子身心受影響,所以你能夠堅持。但是為什麼你就不能接受,近視是會戕害孩子一輩子的健康呢?近視的後遺症,各種報導多如繁星,家長們,為何還要刻意忽略呢?
我的信仰是:自己不願意做的事,老天也不會幫你做。除非你已經盡力了,那麼神就會來幫你。所以,控制近視的「魔戒」,在於家長要協助孩子拿出力量,用行動來宣告追求健康的決心。
請記得,醫師只是生命花園的園丁,真正的上帝是自己!
二、目前醫學所能提供的方法。
近百年來,中外醫界已經為了控制近視而做了非常多的研究。到現在被提出的方法:
1. 短效散瞳劑--- 被認為是無效的(但很少有副作用的報導,就當作舒壓保養吧);
2. 高劑量長效散瞳劑--- 可能在2年內有75%的人有些效果,但需長期使用。其副作用多,已在前兩篇文章中談過,此地不贅述。
3. 降眼壓藥水--- 無效!(這類藥水對心肺可能是有副作用的,即使是青光眼的病人也須慎用,何況是孩童!);
4. 雙焦或漸進多焦的眼鏡--- 效果並不明顯;
5. 角膜塑型術--- 效果明顯,但需要家長及醫師的密切合作,且費用高昂;
6. 視覺訓練--- 效果也不明確;
7. 同心圓設計的近視控制眼鏡--- 據稱有某些程度的效果,我還在收集結果中。
(以上結論引自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碩士王俊諺碩士在2014年所提出之研究論文)
還有一項「配眼鏡」--- 其實是最基本的處理,但其重要性常常被忽略、或者抗拒。
長年以來,許多關於眼鏡的迷思,都已不合時宜了。台灣的家長更是常把 "配眼鏡" 貼上罪惡的標籤:一旦戴眼鏡就慘了,會愈戴愈深(這種說法跟「生了病不能去管它、免得愈治療病愈重」的思維一樣奇怪)。
人有五官,感官是上天的恩賜,讓我們與世界連結無礙。只要是人,都有想看清楚的本能,也藉著清楚的視覺,正常學習與成長。孩子的視覺功能、認知功能是需要發育的,而「清晰的視力」是關鍵因素;沒有清晰的視力,一切免談!所以,在門診我最常給的處治建議是:趕快配一副準確的眼鏡,然後整天戴!
三、 父母的態度最為關鍵。
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,孩子則是父母的鏡子。父母的信念、態度,決定了孩子的「成形」。
父母可以自問:我有沒有把孩子當成療癒我自己心理創傷的工具?例如,把從前成績不夠好、物質生活不夠好、條件不如人、在家族中地位不佳⋯⋯等等這些「幻象」, 認定是自己人生不夠快樂的罪因,然後企圖藉由孩子幫自己"翻牌"。
唉,這些真的都是幻象,別被騙了!孩子有他們的天賦與人生,他們生下來不是為了補償父母的人生的。賽斯的許添盛醫師說過:現今的社會價值觀是精神分裂的。我們逼迫生來該當蜜蜂的孩子去學蜘蛛織網,等他費盡力氣織好一張網後,再賞他2小罐蜂蜜作為獎賞,卻忘了蜜蜂本來自己是可以採10罐蜂蜜的。這樣荒謬不荒謬?
會沈迷3C產品或太用功讀書,在身心靈的解讀上,是孩子覺得外在世界不安全,唯有投入在平板手機的奇幻世界中、或是拿到好成績,才有安全感。孩子的安全感是父母給的,別人給不來。如果孩子能從父母那兒得到親密感與安全感, 平板、手機、成績的吸引力就不會那麼大;如果父母不把「功成名就」當作孩子應追求的目標,那麼孩子就會感到父母愛的是"他"、而不是他的"表現",安全感自然產生,不再覺得自己不夠好,自信心也油然而生。一個真正有自信、接納自己的人,又怎麼可能不成功?(過度3C與過度用功,對孩子的毒害是一樣的。)
在門診時,常常看到衝突的親子劇上演,這時我總想對家長說:「停止吧!不要再批判你的孩子。他做的一切,都是為了想得到你的關愛,你還不明白嗎?你為何要附和社會標準,指責他不夠讓人滿意呢?全世界他只需要你的支持,你知道嗎?」
以我為例,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,卻在「為別人而活」了半輩子後,前幾年才終於承認內在佈滿心理創傷,才一塊一塊地撿回自己,做回自己。這一趟來回,花了我45年!
所以,「近視」反映出親子關係,讓家長有機會審視自己對孩子的信念正確與否。只要爸媽們拿回為人父母的力量,也教導孩子為了自己的健康付出努力,我們當醫師的,自然可以輕鬆地協助孩子盛開在生命花園中!
NAMASTE!!
 
(原文載自2015年04月27日臉書)
 
IMG_1389.JPG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芮安眼科 的頭像
    芮安眼科

    芮安眼科視光診所

    芮安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