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思考一下吧:「過動症」這個診斷,是否被濫用(誤用)了?
過動症 (全名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 ADHD)、 學習障礙等等 ……這些病名,愈來愈被社會與家長所熟知了。甚至,很多家長對比較好動的孩子,也動不動會懷疑:「醫生,他是不是過動症啊?」
但是,和世間事一樣,在表象的背後,往往還有出人意料的另一面。
我的老師董曉青醫師,曾和台北長庚醫院合作做過一項研究,對超過五百位學習障礙兒童,進行視覺認知技巧的分析。結果非常驚人:有九成以上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、或學習障礙的病童,被檢出視功能或視覺認知異常。
簡而言之,就是「過動症」或「學習障礙」的孩子,有很高的比例是因為視力或視覺上未被正確矯治而引起,卻沒有得到適當的對症治療。
昨天很巧,有2位小朋友同時來檢查,從家長的口中得知,他們目前都在服用利他能Ritalin (治療過動症常用的藥物,副作用如:神情呆滯、心悸、嘔吐等)。
其中一位阿媽無奈地說:
「他有時候很專注,功課寫得很好;有時候又亂七八糟的。可是,我覺得他的表現,跟有沒有吃藥,好像沒什麼關係耶……會發作就是會發作…」
我說:「那妳可以跟醫生討論,也許不見得要吃那麼多劑量啊!利他能吃多了也會有副作用的。」
阿媽:「我知道。可是,學校老師就會一直催我們要去拿藥吃藥。一二年級時候的老師很不喜歡他,覺得他會妨礙她教課,所以都讓他固定坐在第一排,然後跟他講,只要他保持安靜,上課隨便他要幹嘛都可以。他也覺得,反正老師就是放棄他了。」
我:「這樣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,他會更不喜歡上課。那妳有試過去跟老師溝通嗎?」
阿媽:「有啊!我有去請社工老師幫忙。可是,級任老師回答說,是因為隔代教養的小孩,本來就容易有問題。」
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話了。除了憐惜之外,繼之而起的是壓抑不了的憤怒。
為人師者,應該是每個孩子心目中,除了父母之外,最景仰的人。然而,有多少老師,不但不能灌溉以愛心,甚至還當了霸凌孩子心理的劊子手!
老師的一言一行,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。我到現在,都還記得小學二年級時,那位溫柔的老師給我的鼓舞;也記得小四時,因為晚交學費而被老師冷言羞辱。如果,一位老師不求長進,不能扮演孩子們身心健全的引導者,反而不斷讓孩子提早領略到歧視、差別待遇…… 唉!令人無言。
學習上有障礙的孩子,無論起因是視力、視覺,或者是心理因素,都需要大人們的接納與協助。就好像,我昨天模擬了遠視四百度的鏡片,讓家長媽媽試戴,媽媽才恍然大悟:原來孩子一直生活在這麼模糊不清的世界中! 難怪不能乖乖坐在椅子上聽課。大家想想,即使是一個大人,整天處於模糊不清的環境中,試問能坐得住嗎?
夏蟲不可語冰。沒有親身去體會孩子的困境,反而聽從不夠專業的老師,一起誤解孩子,袖手旁觀…… 大人啊,大人,我們該學習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呀!
深深期許我們都能更努力去嘗試了解孩子!
(原文載自2014年09月26日臉書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