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晴媽媽帶小晴來到門診,掩不住憂心忡忡:「醫師,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,才能讓她的近視不要一直增加?
散瞳劑也點過了,手機平板都沒在用,安親課輔也沒去上了,但是妳看,這學期學校檢查,近視還是一直增加…」
小晴媽媽自己近視800度,所以對孩子的視力非常注意。
我安慰她:「妳已經很努力了,可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那麼長,眼睛都沒有得到休息,本來就容易近視。」
閱讀時,兩個眼睛需要:
1. 向內、向下聚合,這個動作需要啟動眼球外肌肉(主要是上斜肌、內直肌);
2. 調整焦距,主要由眼球內睫狀肌收縮來達成。
而這些肌肉的工作會擠壓眼球,迫使眼軸拉長,並引起自主神經、生物化學內分泌的改變。研究顯示,如果長時間閱讀而不充分休息,被拉長的眼球將逐漸定型,造成真正的近視。
國外的報告中,認為閱讀這類的近距離工作,要在停止看近之後1小時眼球才開始恢復,要回到原形則需要至少2小時。
但是,在我國現行的上課安排上,除了中午的午休之外,其餘課程安排得緊鑼密鼓,只有體育課才能讓眼睛放鬆休息;然而,每週的體育課少得可憐,還常常被“借走”。再加上目前鼓吹的電子教學⋯⋯,唉,教孩子怎麼不會容易近視?
教育部體育署在2013年就自己承認,國內學生的體育課時數根本不夠(親子天下雜誌報導):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52541-%E6%AF%8F%E5%A4%A9%E4%B8%8A%E9%AB%94%E8%82%B2%E8%AA%B21%E5%B0%8F%E6%99%82+%E9%A0%AD%E8%85%A6%E5%A5%BD%E6%88%90%E7%B8%BE%E4%BD%B3/
4年多過去了,到現在還是毫無改變。
這篇報導中記載,教育部先是勸導家長們,吃補品對功課沒有幫助,其實適當的運動就有助於增進學習力、穩定情緒;然後再兩手一攤,說「增加學校體育節數涉及課綱,短期內要調整有困難性⋯⋯」
這就是台灣政府的習性,只會檢討、檢討,拿不出膽識去做出改變;明明是大家都贊成的事情,握有真正權力的官員卻總是“柔性呼籲”,看在我這種火爆性格的眼中,真是十足媽寶文化。
政府最重要的功能,就是要為人民創建更美好的生活,簡單地說,就是為了「解決問題」而存在的,不是嗎?而不是遇到任何事情都說目前有困難性什麼的。
如果沒有困難,人民自己來就好啦,何必有政府?!這個概念清楚嗎?
長庚的魏國珍主任也早就指出,國外研究發現,每天上1小時體育課者,學業成績優於上體育課者。這樣的理由還不充分嗎?請問教育部,為何不能每天都有體育課?
我們的教育部講了好幾年,人家中國大陸已經在進行了:
這14所中小學每天都有一節體育課 - (美圖控)
https://www.meitukong.net/77975.html
說起課業競爭,說起文憑主義,大陸嚴重的程度都不遜於台灣,但是人家已經有覺察了,台灣呢?
如果永遠只是空談而不展開行動,這樣到底要帶領台灣的下一代去哪裡呢?
(2018.03.0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