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過去曾有人問我:義診有什麼好,為什麼樂此不疲?
會這樣問,是有背景原因的。那些年,我每年會放下工作、女兒,大約一、兩個禮拜的時間,跟著澳洲的僑胞義診團,遠赴大陸,到缺乏醫療資源的偏鄉,免費手術白內障。會需要我們大隊人馬過去的地方,當然不會是很文明方便的;我總當作鍛練,看看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可以到哪裡。
而每當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,我的標準回答是:「你可以親身體驗看看,就会知道了。」
沒錯,體驗過後就會了解,「一無所求的給予」是多麼讓人樂在其中。沒有任何名利的報酬,反而能讓人心清如鏡,因而能享受互動的每分每秒。所以,說「給予」並不恰當,實際上我們才是「接受者」,是神送我們這個機會能夠去服務。
還有第二個問題:「幹嘛跑那麼遠去義診?」
我的標準回答則是:「因為台灣醫療夠方便,沒有地方需要義診了。」
其實我錯了。
台灣醫療雖然方便,但是有一群人,由於身體或心智上的障礙,自主行動能力跟表達會有困難,低配合程度也常讓檢查的難度升高,所以家長對於帶去醫院這件事情望而卻步。也因此,許多能夠被處理醫治的眼睛視力問題,就被掩蓋住,白白更降低了他們的行動自理能力。
於是,「台灣低視能防盲學會」專門號召了一批視光專業志工,深入偏鄉、弱勢家庭、身心障礙這三類族群,把光明帶到被忽略的幽暗角落。前天,我們跟隨由中山醫學大學副教授鄭靜瑩老師率領的隊伍,來到了鳳山的「伊甸基金會溫馨家園中心」,大夥兒在週四的早晨,快樂地使出渾身解數 "引誘" 一群 "大孩子" 配合檢查,然後免費配鏡、或轉診。
我們不只在給服務,同時也在被服務。
這些時光在身上停止的孩子們,清清楚楚地映照出-- 只要我們願意,還是有很多能量可以分享出去的;藉由分享,也讓我們彼此都擁有更多!
你可以親身體驗看看,就会知道了^^
(原ㄨ2016年12月03日臉書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