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《嬰兒爬行非常重要!》
一般來說,嬰兒大約在六個月到10個月左右,就進入爬行階段。
從躺在嬰兒床上,進入到翻身、趴姿,再到骨骼關節和大肌肉發育強壯,繼而進行到手腳撐在地上爬行,開始了嬰兒床以外的探索成長之旅。
再經過幾個月,慢慢可以站起來了,成為直立行走的個體。
社會越進步,「爬行」這個過程卻反而漸漸不被重視。常常聽到,孩子很快就站起來走路了,大家都以為是因為營養良好的關係,不覺得要緊。
事實上,「爬行」是建構全身肢體、感官、功能等等關鍵的過程。爬行的過程太短,有可能讓小朋友很多方面“輸在起跑點”。
國外一本專門探討兒童發展的書《Smart Moves:Why Learning Is Not All in Your head》(Dr.Carla Hannaford 著) 明確指出:
『對側手腳的同時運動,例如嬰兒的爬行,可啟動兩側的大腦半球平衡發展。這一類的運動同時且均衡地使用身體的兩側,影響著雙眼、雙耳、雙手、雙腳、以及核心肌群的共同協調。
當雙眼、雙耳、雙手、雙腳被 “等量”地使用,大腦半球間的胼胝體將讓兩側大腦半球更充分地全面發展。因為大腦半球和四個腦葉一旦被活化,整合功能將提升而且學習更輕鬆。』
爬行,能夠強化手眼協調。我們最近也發現,高度散光的孩子,很多在嬰兒時的爬行期很短暫。這也給予我們「爬行」和「視力發育」之間的聯想。
所以,各位嬰兒的家長們,盡量創造讓孩子多多爬行的環境吧!
當然,來到我們門診的小朋友,絕大部分都過了爬行的年紀。但希望大家告訴大家。
那麼,已經是高度散光的孩子,又合併了近視,能怎麼辦呢?還能塑形嗎?
我們有很多成功的高度散光角膜塑型案例。
就像小關,初診時才10歲,兩眼就已經是接近高度近視(右眼475度、左眼450度),兩眼都合併300度的散光。(圖一)
許多眼科應該會告知他不適合塑型吧!
但是,對我們的Global-OK來說,幾乎沒有不能處理的案例。幫小關配了塑型,效果出奇的好。角膜地形圖非常漂亮,宣示著即便是高達300度散光,對我們而言,也沒有困難。(圖二)
4年半以來,其間經歷了三年的疫情生活,少不了的線上課程,但是因為有我們的塑型,平均每年增加的度數只有右眼17度、左眼6度。
雖然我們的角膜塑型效果非常好,但是也並非每個孩子的情況都適合。該如何處理,還是要經過仔細的檢查評估。
然後,經過我們盡力的解說,最終還是得讓家長自己決定。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父母,我們只能從醫療的觀點給予協助。
所以時有網友質疑,為何我們堅持不開長效散瞳劑給小朋友,是否有私心陰謀?只想叫孩子配塑型?
我只能說,醫事人員的職責,就是努力在專業上精進,提供患者意見。家長自有想法和打算,這也不是我們能夠、或應該去左右的。
我們也不會故意讓別人的孩子受苦,來換取自己的利益。
因為……人在做,天在看!
:)
Namaste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