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此次的防疫工作,台灣的指揮中心展現出了完全醫學本位的思考及對治 (這次難得看到專業沒有被政治干擾),也順利達到理想的成效,贏得世界的尊敬。

何謂醫學本位的思考?我認為,簡單說就是以「有效、無害」兩者為最重要的考量,而這也是我們一向堅持的宗旨。

例如,指揮中心料敵從嚴,超前部署,但衡量自身物資實力充裕後,“封城” 並不輕易出手,將 <疫情控制> 和 <正常生活> 盡量拉在一個平衡點。在這當中,體現了「務實的有效作法」才是王道。在眼科的臨床醫療上,也應該有同樣的精神。

例如,小芯5年前第一次來角膜塑型時,當時小五的她,兩眼近視已經650度了。之前在別的地方,點了一大堆眼藥水、吃了好多營養食品,結果近視還是從150度一路增加到650度!來讓我們塑型之後,5年來右眼總共只增加了25度、左眼完全沒有增加,是相當成功的案例。

昨天定期回診,和小芯媽媽聊起孩子的成長,媽媽嘆氣:「從前好辛苦啊,每次去那一家看,都說是假性近視,然後點了好多種眼藥水,早晚都要點;眼睛都在瞇了,還叫我們不要配眼鏡。後來實在是度數太高了,才向朋友打聽到妳們,這5年總算輕鬆了。」

我忍不住問:「既然那家沒有效果,那為什麼妳們還能持續去了好幾年?」

小芯媽媽赧然ㄧ笑:「因為他們說那是假性近視,會好起來的。」

唉,隔行如隔山,誤信權威的患者何其多呀!
拿新冠肺炎來比喻吧,假如第一次採檢陽性、二採又陽性,三採還是陽性!試問,你會怎麼做?是一味逃避事實、宣稱檢查結果不準?還是老實地正視問題?我們所做出的選擇,影響到的,是無助的患者切身的利益,當然不能用意識形態來呼嚨。

近視何嘗不是?如果一種近視控制的方法,半年、一年後成效不佳,就應該檢討哪裡還可以再改進,而不是假裝沒關係。如果沒有效果,哪來的權威?拿「是假性近視,會好起來的」來製造不切實際的期待,與川普告訴美國人民「美國不必怕新冠肺炎」一樣,問題是:到時候是誰受苦呢?

2年前我就討論過假性近視了(請見2018.03.31發文):
『假性近視(Pseudomyopia),在維基百科中的定義為:
一種<間歇性>以及<暫時性>的屈光不正變化之情形⋯⋯

說得白話一點,就是在某些特定狀況下,眼睛因為內在肌肉的痙攣,所顯現出“非持續性”、“可恢復性”的近視(看遠模糊)狀態。
兩個關鍵因素:1. 睫狀肌痙攣 2.視力模糊。

“非持續性”、“可恢復性”的意思就是說,這一類的近視是容易逆轉的,只要足夠的放鬆休息,大致就會恢復。

因為不屬於眼球已經增長變形的“真性”近視,所以名之為“假性”近視。』

“假性近視”,不會長期存在,所以不會好幾年了還停留在假性。”近視” 更不太可能消失,我常拿身高做比喻:孩子的身高長高了,還會再變矮回去嗎?真性近視是眼球長大了,難道還會縮回去嗎?其中的邏輯淺而易見啊!

在控制近視的議題上,也要極力在「有效」與「無害」上平衡。無效或有害的事情,要盡量避免。台灣防疫第一,近視率也第一;近視防治如果想和防疫一樣成功,需要大家都堅持正確的觀念、以孩子的最大利益為考量,並且身體力行。

感謝老天保佑台灣!
NAMASTE!!!

 

57E5670B-0116-4098-B2B2-F59FC18D7ACD.jpe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芮安眼科 的頭像
    芮安眼科

    芮安眼科視光診所

    芮安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