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近將我們這幾年的角膜塑型術與日戴擬真軟鏡SMR案例,採集定期追蹤至少一年以上的有效樣本(有持續戴&定期回診),統計出每年近視防控的成效。初步結果:
『夜戴硬式』塑型的學童306眼,每年平均增加之近視度數約為 17 度。
(9歲以上平均13度 ,9歲以下平均22度)
『日戴軟鏡』SMR這一組64眼,每年平均增加之近視度數約為 16 度。(9歲以上平均19度 ,9歲以下平均10度)
兩者每年平均增加的度數差不多。
國際上曾有的論文報告,角膜塑型的年增度在28度~50度左右。
再來看教育部的官方資料:如果配戴一般眼鏡的學童,平均每年增加100度左右。
國內外的報告都顯示,無論用何種方式來控制近視,9歲以下的孩子都是增加最快、最難控制的。但是我們日戴軟鏡9歲以下的案例中,反而是增加度數最少的,有可能是因為樣本數有限,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繼續追蹤。但無法忽視的是,比起9歲以上的孩子,不滿9歲的學童普遍來說,確實是近視防控的嚴峻挑戰。
而教育部最新的統計,小一學童近視率為26 %,逐年增加至高三近視率82%,越小近視者增加速度越快,呈現正相關。因此,<搶救近視> 已成為教育部的重要政策。
在我們的案例中,不論是夜戴硬鏡或軟鏡SMR,超過500度才來塑型的有55眼,佔了15%;散光超過200度的有25眼,塑型後平日裸視在0.9以上者有23眼,達92%。
如果拿我們的數據(每年每眼增加17度)和教育部的數據(不塑型的孩子,每年每眼增加100度上下)來比較, 那麼,理論上我們的塑型案例每年少增加83度;照此推算,五年少增加415度,10年即少增加830度!在當今近視500度即為“容易併發病變”的WHO標準下,我們讓孩子們避免淪為高度近視的努力,是有實質成效及值得被肯定的。
我不知道教育部會不會想嘉獎我,但是我很想跟教育部呼籲:
每10個孩子中,可能只有一個是擅長讀書的學霸;現今教育政策可不可以不要只專注在篩選出學霸,而讓另外9個孩子當犧牲品?
每個孩子都有其天賦,盡力發掘並栽培個人的天賦,才應該是教育最大的目的吧。台灣老是羨慕歐美的進步,但人家歐美的幼稚園、小學可是沒有一堆回家功課要寫啊,為什麼他們的孩子長大後還可以是人才?教育部積極模仿國外「做什麼」,卻沒注意到人家「不做什麼」,難怪一直在原地打轉⋯
這些年臨床實戰經驗下來,我的結論和Myopia Manual 2019的作者Dr. rer. nat. Klaus Schmid是一樣的:
近視,一半是<遺傳>、一半是<後天環境與行為>造成的。
花蓮門諾醫院的許明木醫師(第25屆醫療奉獻獎得主)大力呼籲:如果小一就近視75度、小二150度、小三225度⋯的孩子,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很高,必須積極防控。
家長常問我:為什麼這麼小就近視?為什麼台灣學童近視這麼嚴重?
其實我也很想問:
為什麼孩子這麼小,連筆都握不緊,我們就提早讓他寫字讀書?
為什麼中學孩子正值發育期,每天都得準備考試睡不飽?
為什麼有老師不讓孩子下課出去活動?成績難道比身心健康重要嗎?
我也有好多的問號啊!唉~~
昨天小蘋媽媽問我:
「芮安醫師,是不是小朋友近視了,妳就會建議塑型?」
當然不是啊!一定要評估孩子的個別需求。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太一樣。最上策是家長能夠多陪伴孩子,跳脫成績迷思,讓孩子該運動就運動、該睡覺就睡覺。如果實在沒辦法,才需要動用醫療的手段。
國際上已將近視更名為「近視病」。我讓自己的孩子脫離了高度近視的宿命(女兒讀第一志願、父親又是高度近視),但願更多的孩子也能在20歲之前打下一輩子的健康基礎!
 
NAMASTE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芮安眼科 的頭像
    芮安眼科

    芮安眼科視光診所

    芮安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