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強度,決定效果。

 

這是物質實相的通則。

先舉個門診常見的例子:眼睛發炎的患者,幾天後回診,竟然還沒好。

問到細微處,原來是開給他一天該點3次的藥,只點了一次!

 

該用來對抗細菌的抗生素,只給了1/3,細菌當然只會少了1/3,還剩下2/3,繼續發炎⋯ 要不然呢?

 

同理,控制近視的「周邊離焦」效應,如果只做出了1/3,那麼也只能期待1/3的效果,這也是合理的。

 

關於軟鏡SMR,家長最常問的一個問題:

「軟式的SMR,跟夜戴的角膜塑型鏡片相比,用在兒童近視的控制,誰比較有效?」

 

我的回答都是:「目前為止的經驗,以全面而言,軟式的SMR比起硬式的塑型術,是比較有效的。」

 

特別是對9歲以下,或是低度數的孩子而言,如果想控制近視,軟鏡SMR是更有勝算的。

 

為什麼呢?

 

因爲,夜戴塑型術的機轉,是利用鏡片的特殊反轉幾何設計,藉由眼瞼壓力和淚水按摩,使我們自身角膜最外面的上皮細胞移動,重新分配細胞分布,產生一個新的形狀(由高突—>扁平),進而創造出周邊影 像離焦內收的Peripheral Defocus「周邊離焦」效應。

由於是需要以角膜上皮為材料,才能推造出周邊離焦的效果。因此,度數低的,所造出周邊離焦的量就較少;度數高的,相對量也較高。這就是為什麼在臨床上,有些度數不高的孩子,即使塑型之後,控制近視的效果卻差強人意。

而角膜屬於特殊型態的,夜戴塑型也較吃力。

 

但是,控制近視這件事,本來就應該及早行動,難道要ㄧ直等到度數很深了才開始嗎?那不就等於坐視高度近視的到來?!

 

軟鏡SMR殊勝之處,解決了這些問題。SMR利用了專利設計,直接把扁平狀周邊離焦的光學效應做在鏡片本身,再也不需要觸動眼球的角膜上皮。也就是說,「鏡片幫角膜把事情都做好了!」

 

從戴上SMR後所拍得的角膜地形圖,就可以清楚地看出,所製造出周邊離焦的屈光差距,達到1200度~2000度(12D ~20D),遠遠大於一般角膜塑型能夠做到的幾百度。

 

我們目前的案例,9歲以下就近視,或是低度數的孩子,使用SMR之後,控制的狀況都ㄧ樣順利。特別是有些「什麼都試過了」的小朋友,在配了SMR以後,度數就停頓了。日後我會在學術會議中發表這些令人興奮的臨床案例。

 

之前的貼文談到過,全世界絞盡腦汁,從周邊離焦著手,想製造出有效的方式,來控制近視。以軟式鏡片而言,也不是只要有周邊離焦的效果就好;市面上也有其它宣稱有周邊離焦效果的鏡片,但是經過我們實際戴上測試後,確定都無法設計出像亞瑟魔視SMR這麼強力的周邊離焦(附圖:右圖為亞瑟魔視SMR呈現出的強力圖形;左圖為它牌鏡片)。

 

在亞洲(台灣)這麼容易近視的環境下,周邊離焦的強度如果不夠,控制近視就可能無效。

 

假若用強度不夠的方式來對付近視,就如同只給1/3的抗生素、卻期望感染通通好起來ㄧ樣,是危險的。

 

近視增加,代表著眼球變長、變形,絕對不該掉以輕心。既然想要控制近視…我們,還是全力以赴吧。

 

(原文載自2018年4月15日芮安眼科臉書

 


IMG_1384.JPGIMG_1385.JPG(右圖為亞瑟魔視SMR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芮安眼科 的頭像
    芮安眼科

    芮安眼科視光診所

    芮安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