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幾位家長在問:「芮安醫師,眼軸到底重不重要啊?」
 
之前我聊過幾次眼軸,結論是眼軸「可以參考,不必盡信」。
 
這不僅是個人意見,是有國內外論文提出報告的。
 
20年前,台灣的董曉青醫師和宋湖仙醫師就曾發表結論了(圖一、圖二、圖三)。
 
20年後,今年的Johnson &Johnson才提出相同結果的報告https://www.myopiaprofile.com/axial-length-measurement-in-myopia-management-how-often-and-how-much-change-is-normal/
這篇報告再次說明:
還沒近視前- - 角膜、水晶體和後極眼軸,三者會同步增長,每一年眼軸都會「正常增長」;
 
開始近視的那一年- -  水晶體與眼軸同步快速增長,眼軸依然持續增長;
 
真正近視以後- - 『後極眼軸相對地過度成長』。
(圖4)
文中強調,兒童的眼軸增長,不必然是近視增加,也有可能是正常成長。(圖5)
 
同時,Johnson & Johnson此篇研究還特別針對華人與歐美的兒童,做了眼軸長度的比較。結果顯示,華人兒童的平均眼軸比歐美兒童至少長了約0.5至1.6毫米。也就是說,台灣孩子的眼軸標準值,應該可以容許更高。
例如,一樣是九歲、沒有近視的孩子,歐美的孩子眼軸 22.79毫米,華人孩子則為 23.72毫米,足足多了將近1毫米。可見,如果拿國外的眼軸平均值來套用在台灣的孩子身上,大概每一個孩子都會被宣布 “近視了!”
(註:在公式計算上,每多1毫米的眼軸,約換算為近視250度至300度)
 
為什麼有這種不同?!!
很簡單,角膜(A)+水晶體( B)+眼軸長( C)=屈光度數(D)
A+B+C=D。
 
明顯看出,在近視度數的成分中,眼軸長只是三位一體中的因素之一而已。
 
我一直很好奇,為什麼大家都明顯忽略掉A和B,卻一直夸夸而談眼軸(C)??難道大家以為眼球從幼年到成年,這20年的時間,角膜和水晶體都不會成長,只有前後眼軸不斷增長?
眼軸的死忠粉絲們,都沒有懷疑過嗎?
 
打個比喻:孩子從小長大到20歲,難道只有身高會長大,頭部還停留在3歲時候的狀態嗎?一樣的道理呀!
 
因此,結論:
一、 還沒近視前- - 赤道部(前極)和後極會同步增長,整體眼球相互代償成為正視眼,每一年眼軸都會正常增長;
 
開始近視的那一年- -  兩者同步快速增長,眼軸依然持續成長;
 
真正近視以後- - 前極的水晶體還是會繼續往後、變薄,但是後極增長得比較快,因此形成了『後極相對過度成長』的眼軸增長。
(圖6)
 
二、要量眼軸,請問有將角膜弧度、前房深度、水晶體曲折度、水晶體位置,都精密計算過了嗎?如果沒有,單憑一個眼軸長度就拿來恐慌,無端吹皺一池春水,何苦來哉呢?
 
三、眼軸最適合的角色是作為大數據的參照,同時要考量種族的差異性。絕不是在還沒開始近視之前就拿來宣稱:「你的孩子眼軸比較長,將來很容易變成高度近視,所以現在要趕快來點散瞳劑⋯⋯😳」
 
四、 既然 <近視>是以度數來定義,當然「度數」的多寡才應是終極的標準。因此,到底度數量得準不準確,應該才是最需要關心的吧!與其不斷地在「眼軸」上焦慮,又沒辦法真正算出角膜和水晶體的連動變化,那何不好好把度數驗精準、化繁為簡呢?何必要斷章取義、苦苦往迷霧裏鑽呢?
 
唉,予豈好辯哉!美好的星期天,此刻還要伏案寫臉書,只因近視是台灣國民健康的一大課題,實在不忍大家把能量浪費在不是最重要的地方上呀~
 
Namaste!!!
 
(圖6取材自A model of the entrance pupil of the human eye/bioRxiv網站)
 

24C2C0D7-B607-4B5F-9207-8D417DDC2BF7.jpeg

E72065FB-3053-4796-9E9F-4223378C94FC.jpeg

477E51B3-7941-4365-996C-AEF8A194CB20.jpeg

E520B067-8EF5-4EF2-873C-8AFED000B353.jpeg

BA71AE33-5195-4E2A-AAA6-1A79A1476C60.jpeg

2D8AC4F2-309C-4F36-8114-9167BBD1BC52.jpe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芮安眼科 的頭像
    芮安眼科

    芮安眼科視光診所

    芮安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