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終於開始貫徹實施「看診預約制」,限制每天的掛號人數,落實了我們 <重質不重量,提昇看診品質> 的目標。

 

雖然不少患者白跑一趟,偶有抱怨,但是像我們這樣的專注在眼視光的眼科,需要在每一位患者身上花更多的時間。落實限制掛號,也是不得已的必要之惡。還請大家諒解。

 

眼睛的疾患,除了靜態性器官性病變(眼疾)以外,還有動態性功能不良(視光問題);靜態的眼疾比較容易理解,動態視光的問題需要一點想像力,所以常被忽略。

 

然而,靜態與動態缺一不可,也相互影響,正如太極中的「陰」與「陽」相生,不可偏廢。

 

如果偏廢一方,一定會踢到鐵板。例如:

 

小茗媽媽說:「我們在別家檢查,電腦驗光300度,裸視0.6,試鏡片給100度看到1.0。可是醫生說,機器比較準,要以機器的度數為主。所以小茗的度數是300度。」

 

什麼?!

對於這個論點,一定要釐清,不然會影響後續的處置和治療。

 

那就再說一次吧。

所謂近視度數,指的是「看遠」時候焦距不足,需要再加上某些折射度數的鏡片,才能看到正常該看到的清晰水準。

然而,當目光轉向看近距離之時,眼睛的焦距必須從遠方迅速拉回到眼前(例如電腦驗光檢查時),所以會啟動眼睛裡面一個 “伸縮鏡頭” - - 水晶體,轉換至看近模式。這個模式,對比於放鬆的 看遠模式,在光學上會增加300度 ~ 1000度的瞬間焦距收縮(年齡越小,度數越多),所謂 “調節力”。

 

那麼,這300度 ~ 1000度可不可以稱為「假性近視」、或是「近視」?

當然不行。因為這些度數(調節力)只有發生在「瞬間」。

 

瞬間的現象,就不是常態;拿瞬間的度數來做診斷,當然是不靠譜的。 舉例來說,某人身高160公分,立定跳高最高可以跳到300公分;那你會說他的身高是300公分嗎?

 

電腦驗光,需要把臉靠近機器,會引發 “瞬間的調節力”,產生過高的誤差度數。因為如此,所以我們也不能說機器比較準,是吧?(正確的說法應該是「機器僅供參考,看看就好」)

 

會說機器比較準,在於疏忽了「眼睛也是動態的」,誤把眼睛當成模型去思考了。

 

類似的誤區,是把「眼軸」當成近視的指標。

 

世界衛生組織WHO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)出了一份報告:『近視與高度近視的衝擊』,明確指出:

「以眼軸做為高度近視的標準,可能是謬誤的;因為,即使是正常人的眼軸,長短也可能多變。眼睛總體的度數是由水晶體、角膜、和軸長共同組成,有些人眼軸較長或較短卻沒有任何度數。此外,測量的儀器也會影響數據。」(圖一、圖二)

 

有家長問:「 我的孩子遠視300多度,眼軸比同年齡的孩子長,我很擔心,每次回診都有量眼軸,記錄軸長。」

 

看看世界衛生組織的正式報告述及「以眼軸做為高度近視的標準,可能是繆誤的」,

我也不知道為何眼軸在台灣這麼火紅⋯⋯

 

連美國都發出 “全世界將陷入近視帶來的健康衝擊 ”的呼籲,台灣近視情況這麼嚴重,其實應該是很有機會作為一個防控近視的示範。但是需要大家對於近視的成因、診斷、防控都有著正確的認識。要不然,就好像明明想去合歡山,卻一直沿著海線公路開車,請問,要怎麼到達?!

 

專家說,近視已成國安問題。正確的認識、正確的做法,真的不能再等啊~~

 

NAMASTE!!

 

F1B431CD-44DB-480B-B67F-E49D1183E478.jpeg

6438986C-9FCD-41FE-8B02-8F697ED422DC.jpe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芮安眼科 的頭像
    芮安眼科

    芮安眼科視光診所

    芮安眼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