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醫師前輩說:「用不用藥物來治療近視,屬個人信念belief 。」
沒錯,雖然萬事萬物都有必要之惡,但是盡量選擇損害中最輕者,也是醫師能夠幫助患者的光榮使命。
我的信念是:
近視不單是眼球疾病,近視其實是兒童問題。
“治療近視”時,考量的如果只是兩個眼睛,而不是一個發育成長中的“人” (孩子),就可能會失去初心。
換言之,我們要治人,不只是治病;不治人卻想治病,還是遲早會有問題的。
我是眼科醫師,也是一個女兒的媽媽。看到別人家的小朋友受苦,心裡也會不捨與心疼、甚至憤怒。
上週,在門診差點流下眼淚:
小觀升上國中了,這次學校視力篩檢的結果只有0.3。之前的就醫病史一大串~
長效散瞳劑點了5、6年,還合併點用短效散瞳劑、維他命藥水、青光眼藥水、類固醇藥水⋯⋯
(我曾討論過這些藥物的問題,請參閱2019年4月15日、2015年3月28日臉書貼文)
唉,然後一年多的時間裏,又增加了近200度!
(註:類固醇眼藥水應慎用,見圖)
我問小觀:「你上課看得到嗎?抄寫黑板怎麼辦?」
溫和的小觀答:「我會回頭看我後座同學的。」
啥?
我追問:「你同學很有愛喔。但你轉頭看同學的,那老師講解的部分不就沒辦法仔細理解?而且老師看到你動來動去的,會不會以為你上課不專心?」
小觀羞澀地微笑,我卻眼睛一熱,眼淚幾乎掉下來。
天哪!我們大人到底對你作了什麼?!為什麼要讓正在發育成長的孩子生活得這麼辛苦?
我也當過學生,也經歷過中學課業的重壓。在台灣,到了今天,我們的下一代,還不能從填鴨教育中解套,補習幾乎凌駕學校敎學,已經夠令人羞愧了;在面對教育失策的後遺症- - 近視,竟然又把孩子當小白鼠一樣灌藥!!
如果有效完控也就罷了,還年增100度~~沒有決定權的孩子,無助地概括承受所有惡果。
唉,家長其實也很無助。究竟誰之過?
近視是個多重成因的疾病,每種成因及治療,都有其研究及論文;但是,如果只是把所有治療方法兜攏在一起,不分青紅皂白、不問個體適用性、不管藥物副作用,通通給它灌下去,往往未蒙其利前,先受其害呀!就好像,為什麼台灣人的保健食品吃得最多,慢性病卻越來越多,癌症也有增無減。
同樣的道理。
家長總來問我,到底要不要點眼藥水來控制近視。其實,無論哪種方法,家長都應該定期檢視:
1. 有效性
2. 安全性
假如不理想的話,表示作法應該再調整了,而不是把決定的力量全盤交給醫護人員。溫良恭儉讓不是用在這裏的。
另一反例:小薰的爸爸是千度以上的近視,小薰才上小一就200度近視了,先天家族近視的體質,每次定檢都飆升,好不容易媽媽才說服爸爸給配上眼鏡。2年前我們就建議小薰作角膜塑型術,因為小一若超過近視75度即應 “列管”,加強防控力道。小薰爸爸卻不願接受現實,延遲到最近才終於同意媽媽帶小薰來塑型。
我看著病歷:
「如果2年前才200度的時候就來塑型,今天應該也不至於500多度了!」
媽媽無奈地微笑。
總還算是懸崖勒馬,未來還有很多事要做。
當然,臨床工作中也是有歡樂的。小凜也是近視500多度、散光200多,輾轉經人介紹來配日戴擬真塑型SMR軟鏡。驗配完戴上鏡片後,小凜突然變身似地跳起街舞來,還一邊喊著:
「我看得清楚了!我看得清楚了!」
跟剛踏進門診時的安靜判若兩人,實在太戲劇化了!
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興奮,如同許多塑型後的孩子從 “眼睛不好” 這個枷鎖中破繭而出;這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常重大,他們不再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好、不再覺得自己某方面不如人了!!
我們要治的是「人」,不只是治眼睛這個器官。正如我常說,近不近視不是最重要的,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啊!
NAMASTE!!
(圖片取材自馬偕紀念醫院網站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