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近視控制方法的大勢所趨,是特殊設計的軟式與硬式鏡片。視光界知名的Randy Kojima說:「我們都不能假裝近視這個問題不嚴重。」
在這次大會中,另一家國外塑型鏡片的廠商介紹了他們的鏡片,不過,一聽其設計原理,就知道為什麼該品牌在臨床的效果這麼有限。因為,它的一開始設計原理就限制了運用和效果;該品牌是取角膜的 <平弧>(flat K reading)來驗配。
這似乎就犯了基礎上的錯誤。和身體其他部位一樣,每個人的角膜都是獨一無二的,也不會百分之百對稱;因此每個角膜可以劃分出2條弧形線:平弧與陡弧。若此二弧相等,即為無散光;若此二弧不等,就存在著角膜散光(圖一)。
在驗配時,如果基本設計採用 <平弧> 當作鏡片的基弧去製作鏡片,會有很大的誤區。原因在於, <平弧> 與 <陡弧> 的差距有很大的可能性。角膜散光愈高的人,平弧、陡弧有可能差距到好幾百度(several Diopers)。ㄧ遇到散光較高者,卻仍以平弧來選擇鏡片,就會遇到不易塑型的問題。這是很簡單的道理,例如:
一位角膜散光300度的人,
平弧41 D、
陡弧41 D(其實是沒有散光);
而另一位則是
平弧是41 D、
陡弧是43 D;
難道兩人給的處方可以一樣嗎(圖二)?
常有家長會問我們:「芮安醫師,在這兒作塑型之後,孩子會不會早上還看得清楚,可是到了傍晚視力就變模糊?」
對我們而言,這是多慮的。正常情況下,我們這兒塑型的小朋友,99%以上都能從早上清楚直到晚上睡前。因為,GOV的設計並不是採用<平弧>,而是採用<平均弧>,也就是平弧和陡弧兩者的平均值。然後,中心區域以外的鏡片部分,則是依照角膜的離心率(沒錯!角膜並不是圓形的)去製作。這樣的設計,才是最貼合人類角膜的原理,難怪GOV塑型的效果連老外也讚嘆不已。
這次在會議中,董醫師當場為四位超高難度的案例(有高度近視、也有及高度散光、更有不對稱角膜⋯)戴上我們所使用的GOV鏡片,30分鐘後,摘下鏡片,拍攝立刻開始塑型的角膜地形圖,也測試戴鏡僅30分鐘後的裸視力。
結果,一位高度近視的印度女孩,對著台下的朋友驚呼:“ I can see you now!!”(我看得見你了!)
很令人振奮,不是嗎?「一整天都看得清楚」是角膜塑型成效的必備條件。之前強調過,「視力清楚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(請參閱今年1月6日貼文《犧牲視力的事,都不值得做》)
有些事可以靠後來的努力彌補,但對於角膜塑型術,「設計原理」就是硬道理。設計原理,即決定了大部分的結果。選擇對的鏡片設計,才能保證最終的結果呀~
~待續
圖片分享自
(http://xn--eyecarepaducah-fb9vx60bq3u715i3lzbewriw1d.xn--com/;
pinterest-k556a.com/)
留言列表